促进入境消费升级 让外国游客“常来常新”
当前,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发展成就展现出日益浓厚的兴趣,从现代化都市的立体图景到前沿科技的创新脉动,外国游客渴望通过多元维度解码中国故事。在此背景下,兼具文化辨识度的旅游产品与精细化服务体系,正成为吸引全球目光、搭建文明对话桥梁的重要载体。 政策东风为入境旅游注入强劲动能。自《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》明确提出发展入境消费以来,一系列便民举措相继落地 —— 从扩大免签国家范围到优化口岸通关流程,外国游客 “说走就走的中国行” 正从愿景变为现实。中国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,向世界展开一幅兼具历史厚度与时代活力的旅游画卷。 入境旅游市场的蓬勃气象,彰显着供给侧创新的显著成效。在北京中轴线,历史轴线与现代都市天际线交相辉映,诉说着古都的千年传承与时代蝶变;江西景德镇的陶瓷工坊里,传统制瓷技艺与 3D 打印技术碰撞出创意火花,游客可亲手打造独一无二的文化信物;武汉樱花季推出的 “元宇宙光影秀”,则让自然景观与数字科技交融,创造出沉浸式的感官体验。这些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,持续刷新着海外游客的旅行认知。 消费趋势的结构性变化值得深度关注。”周五下班飞中国” 的周末游、”高密度打卡” 的特种兵式旅行,折射出入境旅游年轻化、个性化、散客化的发展方向。面对新趋势,行业需充分释放政策红利,以供给侧改革激活需求潜力,推动入境消费向品质化、深度化升级。 深耕本土资源是破题关键。旅游企业应立足中华文化富矿,在产品设计中巧妙融入非遗技艺、传统节庆、市井生活等文化基因,打造既具中国气派又符合国际审美的文旅产品。地方政府同步推进服务升级,从完善多语种标识系统到建设国际化消费商圈,让游客在欣赏自然景观的同时,深度体验中国的生活美学。 产业协同发展正成为新增长点。随着入境旅游从一线门户向中西部腹地延伸,各地需打破地域壁垒,构建 “全域旅游” 发展格局:通过跨区域线路串联、产业链上下游联动、文旅体商融合创新,形成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的发展生态,全面提升目的地的整体吸引力。 从更高维度审视,入境消费升级不仅是旅游经济命题,更是文明交流工程。需要构建精准化的国际传播体系:针对东南亚市场突出 “近程文旅体验”,面向欧美客群侧重 “科技中国探索”,通过社交媒体 KOL 探店、海外线下路演、影视综艺植入等多元载体,用国际化叙事呈现真实、立体、生动的中国形象。 当 “开放的中国等你来” 成为时代强音,外国游客收获的不仅是签证便利带来的出行自由,更是每次到访都能发现新惊喜的旅行期待。随着供给侧创新持续推进,中国旅游正从 “打卡地” 升级为 “心灵栖息地”,在促进消费增长的同时,架起文明互鉴的桥梁,让世界在行走中国中读懂中国。
Details